161029-01 四掌點各點於操作下翻肘之軌跡
附註:八字轉腕
反八字轉腕
161029-02 四掌點拒絶對手發力講解
161029-03 四掌點拒絶對手發力實作01
161029-04 四掌點拒絶對手發力的施力方向
161029-05 四掌點拒絶對手發力實作02
161029-06 四掌點拒絶對手發力實作03
161029-07 四掌點拒絶對手發力實作04
161029-08 四掌點拒絶對手發力實作05
161029-09 四掌點拒絶對手發力實作06
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
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
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
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
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
2016年8月16日 星期二
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
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
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
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
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
20160227宗岳門布武館體感標示交叉課程影音紀錄(繞環、中平引落、單肩)
160227-01:中平引落分段解說並個別引導學員
1. 伸手的內在為滾鑽入方(看起來是標示法,實則為體感法)。
2. 微擰回手至胸前,「想像」指尖朝正前。
3. 繼續擰」,以擰的力量使手平移,力傳至肩膀,造成「磨背」。
4. 手翻出(何時出手,「身體」會告知)。
5. 10分42秒、13分31秒老師補充解說要點。
160227-02:老師個别引導學員操作中平引落
1. 2分57秒,老師解說單肩不夠時,對「回手胸前」之後的影響,如果正確,動作會回饋至身體。
160227-03:老師個别引導學員操作中平引落(本段的重點在落空至單肩)
1. 引進至落空,最重要處於落空(單肩的角度)。
2. 1分54秒,老師示範分解動作。
3. 2分25秒,老師解說單肩角度。
4. 6分46秒:老師藉「引進落空」解說拳架套路「海底針」。
160227-04:老師今日課程總結
1. 不用力的沈肩墜肘 = 落空 = 單肩
2. 中平引落最難之處在於肩,還没到達沈肩墜肘處,身體即亂動。
3. 中平引落軌跡中,無法以「體感法」完成處,可改用「標示法」,過程中要找出何處用力。
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
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
120160123宗岳門布武館體感標示交叉課程影音紀錄(體感法之移重心、平行步)
1. 老師勉勵大家抓到樁上平行步的體感。
2. 學員逐一體驗。
1. 重心移不乾淨,是身體作錯,不是腳錯。
2. 外擺時,重心為何會前移?因為膝蓋先動!
3. 外擺時,一開始重心就要移乾淨(否則會起不了腳,造成肌肉用力),再以腳趾正確操作「指領」,(彷彿「洗環」繞弧線)
4. 9分13秒起,老師示範並解說身體卡住的原因。
5. 外擺、裡扣、後擺、後旋:「外擺」時,重心還在原地,如有偷跑,即有卡住;「移重心」放鬆後「裡扣」;「移重心」…(注意「外擺」等動作完成後,「移重心」前的身體直下。)
1. 非「指領」不足以引動對方。
2. 如無法引動,則須移我重心、崩潰敵之結構後再引動。
1. 手、身、腳三者軌跡均「同時」正確時,威力無與倫比!
2. 1分47秒起,移重心時,把對手滾轉,使其崩潰。
3. 老師提醒平行步時,重心亂跑的症狀。
4. 腳趾的「指領」要落實,身體有無因為「擰」而動,或是身體自己亂動。
1. 腳:我微擰重心移至前腳使敵崩潰、身體拔起。
2. 手:向上+磨背
1. 抬腳+因為「没有手」的移重心,通常身體會用力。
2. 年後上課提醒老師,再講一次。
1. 抬腳是為了檢查身體是否安靜,不是為了要抬腳;「抬腳+擠」不是為了要做出來,而是為了要自我檢查身體是否安靜,此為體感法自我檢查的手段。
2. 35秒起,腳(抬起的)逐漸微擰操作擠的實踐。
1. 本日課程重在於重心一定要乾淨,操作平行步時,腳趾的擰轉,讓身體安靜的條件下,重心不會偷跑。
2. 在重心不偷跑的情況下,如何用腳去引動+破壞敵之結構。
3. 課後自我練習重點:「移重心」+「擰腳趾」
4. 容易犯錯之處有二:1.膝蓋、2.腳踝;此二問題皆來自腰跨---身體不夠安靜。
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
20160109宗岳門布武館體感標示交叉課程影音紀錄
(按:可直接點選日期標示收看影片)
1.
身體不夠安靜,體感法與標示法永遠不會合在一起。
2.
身體足夠安靜,體感法會讓身體自然運動,但是不會和標示法一模一樣,原因在於身體條件未臻圓融,所以會有落差,落差要修到標示法的模樣。
3.
所有老師在課堂上所說的細節,都不是真的,都不是學員所認知的!所有的細節都是學員夠放鬆、身體夠安靜、翻筋轉骨、串勁都正確而自然產生的,所以不要追求細節。
4.
標示法的中平引落。
1.
中平引落標示法時,虎口須朝前。
2.
太極拳如何鬆柔?不是練放鬆,而是讓肌肉安靜不用力!找出並放掉用力的地方;久了,就鬆了!
3.
老師逐一調整中平引落的放鬆。
4.
14分22秒處,體感法與標示法的差異,不在於感覺,而在於察覺,在於內省的能力。
5.
18分45秒處,老師示範中平引落最困難的部份,手指與手肘間的相對位置及串勁。
1.
老師逐一檢查掙脫抓握擰。
2.
2分45秒處,老師示範不對手腕做動作,以手指指尖引道撐開敵之抓握。
1.
每個人因放鬆程度不同,老師帶領的角度也會不同。
2.
筋不開者,續練繞環!
訂閱:
文章 (Atom)